赵辰昕表示,上半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分别是5.7%、6.7%和-1%,较一季度均有所回升,不同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分化确实比较明显。
同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委员会还发布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年版)》,这是我国第一份关于绿色债券界定与分类的文件,将为绿色债券审批与注册、第三方绿色债券评估、绿色债券评级和相关信息披露提供参考依据。近期举行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更是将绿色金融写入会议公报,并在中国倡导下在G20成立绿色金融研究小组,中国金融机构已经成为国际绿色金融规则的重要参与者。
截至2015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已达8.08万亿元,其中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7.0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42%,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68%,贷款所支持项目预计可节约标准煤2.21亿吨,节约水7.56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5.5亿吨、二氧化硫484.96万吨。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同时,鼓励开展绿色资产流转特别是证券化,扩大绿色金融市场参与面和规模,鼓励商业银行发起设立绿色产业基金,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推动绿色金融项目落地。截至2015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已达8.08万亿元,其中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7.0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42%,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68%,贷款所支持项目预计可节约标准煤2.21亿吨,节约水7.56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5.5亿吨、二氧化硫484.96万吨。中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与商业银行的开拓与创新分不开。
早在10年前就开始做绿色金融业务,也是我国最早加入赤道原则的银行,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在绿色金融领域创新不断,在理念和产品上一直引领同业,并随着综合化、集团化经营提速,将绿色金融上升为集团战略性业务加速推进。中国工商银行则按照环境和社会风险信息,建立了公司贷款的绿色分类体系,该体系分为四级(环境友好类、环境合格类、环境观察类和环境整改类等)十二类。顺应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产品成为新的增长点,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88.7%,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增长39.7%,工业机器人增长28.2%,光纤增长28.2%,太阳能电池增长28%,智能电视增长20.5%,城市轨道车辆增长19.1%。
平稳主要体现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服务业仍是稳定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以第三方物流、研发设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颁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企业更加重视创新投入、技术研发,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上半年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41%。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717万人,全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
主要指标走势平稳,均符合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新产业新模式新产品蓬勃兴起,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服务应用和创业创新日益活跃,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5个百分点。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活跃,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持续推进,新设市场主体日均超过4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1.4万户,企业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今年以来,面对困难增多、挑战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符合预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植人心,并转化为实践,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取得积极进展。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上半年涨幅为2.1%。多点支撑区域格局强化,东部地区转型升级引领作用明显,工业和投资增速均快于全国。
同时我们也看到,世界经济仍处深度调整阶段,我国正处在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经济运行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还需更加努力,必须直面困难、顶住压力、夯实基础,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为巩固和壮大稳中向好势头蓄能增势。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居民医保补助标准等社保待遇水平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分别提高9.1%和15.9%,棚户区改造新开工402万套,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7%。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提高到68.8%。协调主要体现在供需、产业、区域结构协调性增强。
供给侧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有积极进展,上半年原煤产量同比下降9.7%,粗钢产量下降1.1%,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4个月减少,前5个月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降低0.5个百分点,对脱贫攻坚、农田水利、科技创新等软硬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实际利用外资694亿美元,增长1.5%。
需求侧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提升,居民消费升级势能持续释放,住行、信息、旅游、文化等消费表现抢眼,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3%,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3.4%,同比提高13.2个百分点。二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延续了一季度平稳增长的态势,上半年经济增长6.7%,其中二季度增长6.7%,与一季度持平。
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绿色主要体现在节能环保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共享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从营商环境、扩大产业开放、促进开发区创新发展等方面综合施策,保持和增强我国利用外资竞争力。国际产能合作步伐加快,与中亚、南亚、东南亚、非洲、拉美等重点区域产能合作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对家庭困难学生和困难地区免学费等资助力度进一步加大,解决近12万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居住地参加高考,比上年增加约50%。
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开始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一步健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积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试点范围扩大,启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力推进,建立健全扶贫考核机制和贫困退出机制,全面实施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上半年扶贫小额信贷惠及120万贫困户。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6.5%。
自贸试验区69项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减少,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9.3%。
节能降耗成效明显,随着产能过剩行业生产和投资增长明显放缓,能源利用效率整体提升,上半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2%。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力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严格环境监管执法,上半年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76.7%,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创新主要体现在新经济新动能加快培育成长。上半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888.6亿美元,增长58.7%。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扩大到200个,全国90%以上的地级城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加快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增强。
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2.9%,下降0.5个百分点。开放主要体现在经贸投资等领域合作进一步加强
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推开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等。尤其是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央企业高速增长时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各项经济指标增速明显放缓,过去主要凭借高强度、大规模要素投入的粗放式增长模式难以持续,迫切需要通过优化资本布局结构、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中央企业的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中央企业提质增效面临的挑战之大、困难之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一、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是支撑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形势越是复杂严峻,我们越要看清楚、把握好中央企业提质增效的有利条件,坚定信心,攻坚克难。
近年来,中央企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2015年美国《财富》杂志发布的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我国中央企业达到47家。国有企业应当而且能够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
这些为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增添了信心底气。二、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面临挑战与机遇近几年,受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国内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央企业生产经营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和挑战,效益下滑压力不断加大。
更为可贵的是,经过多轮市场周期的考验和历练,我们培养了一支爱国敬业、勇闯市场、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队伍,以及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工人、科研人员、经营管理者队伍,企业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已今非昔比。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央企业积累了比较厚实的家底,资产规模已达到47.2万亿元,其规模实力、管理水平、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不少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效益水平已走在行业前列。